一块天价和田玉原石摆在面前,第一要想到的就是:怎么把这块料子经济价值最大化。
是取镯子、切牌子? 还是做摆件、车珠子呢?那剩下的料子又如何么处理呢?
在做这样一道十万个为什么的烧脑数学题时,一方面是成本,一方面是效益。这时候就体现到玉雕里最大的智慧——“解料”。
解料”又称之为“拆料”,将玉料筛选之后,如何合理分配这些料子。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大多数玉雕师,可能都束手无策。
在玉料的拆解过程常见两种情况:
第二种情况就是将原材料根据自客户需求进行品分割。(一般来看就以上几种:切镯子、车珠子、加工做牌子)但这都是在料源比较充足的情况下。
一块和田玉的原石到成品,可能出货率仅有十分之一,也就是几公斤原材料经过加工之后只剩百余克;
也可能是,你看那么大一块原石可能有个十几斤重,但是能利用的,做成成品后,也就几十克,这些都是有可能的。
有的材料外部看起来很好,但切开后就会大失所望,比如内部的裂纹、石礓等杂质要进行规避,切割的每一刀之后还要根据裂隙、杂质等分布进行新的规划设计。
这里又涉及到一个“赌石”的问题了,今天暂时不展开讲述了,感兴趣的玉友可以搜索观看之前的文章。
“解料”需要专业的师傅对原原石本身乃至整个市场都要有清楚的认知,这直接关乎着玉器成品的价值和利润空间。毕竟一块玉料来之不易,想的肯定都是怎么回本是最起码的。
“拆料”其实看似简单的锯大锯的工作,却是一个高深的技术活。
解料就像赌石,先观察玉料的瑕疵绺裂走向,根据这些来规划如何切割。比如下面这个例子。
一块黑皮料,一块有僵和裂的大石头,很深的老裂,背部是僵,白度还可以,肉质不敢说.....
先来第一刀,根据这块料子比较明显的石筋开切,上面僵少,裂少,保留最大化,横向一分为二。
切开后两边有黑皮色沁入,肉质发青,上半部的厚,完全可以做个摆件或者大手把件。
这块料子肉眼可见棉花、绺裂,皮裂明显,还附有黑沁,但老师傅都可以看出来有几道裂只是表层裂,没有影响到肉质,棉花也是聚花而已!
首先切的时候先把裂分开,把顶部的脏沁切掉,用和田玉里面专业一点的词就叫 挖脏去绺,去掉之后咱们再看提前勾画好的位置图。
这样看是不是感觉没有那么多的黑脏沁了。而且也顺眼了很多呢。切割一定要注意切好,因为像这样的小件一下切歪了,有可能出的一块标准和田玉牌子也就没有了。虽然切开看有沁色跟石花,但这都是很好剔除掉的。
解料靠的是成熟的经验和分辨玉料内外的眼力。一件材料,是做观音、牌子还是摆件、手把件好?这个料,拿起来就需要经验,所以初入行的玉雕师,没有机会接触到高端材料,必须从简单的做起,学着分析材料。
懂得切料、解料,甚至比雕刻还重要。在玉雕这一行,解料才是最大的智慧。如果解料人是军事家,玉雕师就是作战者,他们才是真正的领袖。
越是好料,越是不能轻易下手好的材料首先会拿来做顶级的收藏品,排到其次的才会拿去做雕刻。这也是一些精品比较昂贵的原因。
很多人只知道玉不琢,不成器。其实,切、磋、琢、磨,甚至是从深山采出,玉器的生成每一个节点都有很深的学问。
玉石工艺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个从业者,无数个日子的积累和心血,珍惜你手中来之不易的玉石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