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和田玉的人都知道,一块玉有没有上过手,佩戴了多长时间,老玩家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那么和田玉戴久了会有哪些变化呢?
一、玉质越来越油润!
和田玉的油性有两个维度,一种是表面的油脂光泽,一种是闪石成分天生的滑腻质感。但无论哪一种,都需要佩戴把玩之后才能完全体现。
像籽料这样的河道料,上手一盘就有油润感。即使是干白的俄料,戴久了也会逐渐改善。
二、玉色越来越饱满!
无论是碧玉、黄玉,还是糖料、青花,玉色本身的色值会随着佩戴时间的积累,逐渐变得越来越浓重。白玉更白,彩玉更靓,对比度也会更高。
有些玩家遇到的糖料褪色现象,大多数都是料性不到,还有极少数可能遇到染色的情况,正常把玩不会越来越浅。
三、皮沁越来越老气!
皮色或者沁色料有没有佩戴过,比白玉区别更大。很多买沁皮料的玩家,就是为了上手盘玉看把玩效果。
皮色和沁色只要上身,玉质的油脂感就会慢慢渗透出来,皮色经过沁润之后也会变得更加老气,老油皮才是玩家的理想状态。
四、料性越来越熟糯!
和田玉里除了青海新坑料等极少数异类,一般都是越来越熟糯。油脂感和糯性逐渐提升,变成真正的油膏料。
很多料子之所以没办法当成羊脂,糯性是主要原因。但糯性可以通过佩戴和把玩来改善,至少可以更接近羊脂玉一些。
五、光感越来越柔和!
和田玉雕件刚做出来的时候,经常会有一种“贼光”,说白了就是机器抛光打磨之后,呈现出的一种比较死板的光泽感。
这种光感需要佩戴一段时间,或者把玩几次之后,才会慢慢消失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通体温润的柔光,看上去会更有高级感。
六、包浆越来越完整!
都说和田玉的包浆最美,殊不知和田玉的包浆也最难。比起几个月就能看到成效的竹木牙角,玉石的包浆过程常常需要几年十几年。
但真正完全包浆之后,和田玉才能从新玉向老玉过渡,那种时间形成的醇厚语言无法形容。
七、瑕疵越来越顺眼!
需要强调的是,虽然很多商家都会说僵棉黑点时间久了就会消失,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根本无法完全解决。
只能说把玩佩戴久了,很多小毛病会随着油脂感的提升,变得没那么碍眼。比如碧玉籽料的黑点问题,玩一玩戴一戴会好接受的多。
八、雕工越来越独特!
我们总说某些雕件带着匠气,其实是现代雕刻的通病,工作室为主的运营模式,让玉雕的题材和技法高度重合。
不过类似的藏品,不同的佩戴方式,不同的把玩手法,会让雕刻细节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。把赏玩当成艺术品的二度创作,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
九、盘玩越来越趁手!
都说人养玉,玉养人,人和玉的交流方式更像是彼此的一种通感,刚开始没那么趁手的料子,越玩越觉得放不开手了。
这就像是一种自然的磨合,人和玉都进入了更好的状态,心情也自然一片大好。
十、光气越来越内敛!
最好的玉应该是什么样?温润细腻、酥熟油糯,这些都是必备条件,而真正最难得的其实是光气内敛。
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美感,就像是腹有诗书气自华,又像是胸藏文墨怀若谷,由内而外、引而不发,这才是玩玉人最想追求的境界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