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和田玉也有专门的鉴定机构,但鉴定效力却极其有限。文玩圈最忌讳的优化处理,往往都不在鉴定范围之内。
也正因如此,才有了下面这些和田玉造假的泛滥成灾。
一、红皮白肉:做皮二上!
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红皮白肉,其实连籽料都算不上,最常见的是俄料烤色做的假皮,甚至还有不少染色的罗甸白玉。
这种假红皮往往都浮于表面,和玉质的割裂感十分明显。而且从玉质本身来看,也没有和田籽料的细密温润、老熟油糯。
另外还有一种比较麻烦的,就是用品相普通的和田籽料,在皮色上面再加上一层皮色,这样卖相就能提升一个档次。
这种二上料迷惑性很大,需要从细节处仔细观察。比如在籽料的绺裂处,加色料会有一定的堆积感,如果存疑就别下手了。
二、全玉种黄沁:加色优化!
黄沁籽料以前数量很少,全玉种黄沁更少,但自从有了染色技术,想染多黄就能多黄。
人工加色的料子没有天然黄沁的色调变化,不同位置之间也很少有深浅过渡,虽然明黄色非常漂亮,但就是有点用力过猛。
至于黄沁籽料常见的黑点和水草沁,也已经有专门的去黑药水,只要在有瑕疵的位置点一下就能消除大半。
水草沁看着不好,却是和田籽料的一大特征。如果原籽完全找不到一点瑕疵,那反而要多上手盘一盘,看看料性有没有被化学灼烧的干涩感。
三、洒金皮:喷砂漂色!
洒金皮是和田籽料里最常见的皮色,却也是造假最严重的皮色,最常见的就是喷砂毛孔的洒金皮仿籽。
机器喷砂形成的毛孔方向单一,分布也很死板,没有天然毛孔的舒服和细腻。造假者为了掩盖,往往会做再做一层漂色。
漂色的洒金皮看着漂亮,但却很容易沉积在假毛孔之中,放大看就像伤口一样血迹斑斑。
而且从层次来看,真洒金皮和毛孔几乎同时产生,不会有明显的分层。漂色料却是在喷砂做完之后才做,所以一定是在假毛孔之上。
四、光白籽:山料滚籽!
光白籽就是没有皮色的白玉籽料,以前不是很火,有一些滚筒料但并不算多,这几年才开始泛滥。
滚籽是把韩料、俄料、青海料切成小块,扔到滚筒机里和磨料一起搅拌,一两个月后就能有类似籽料的卵石形状。
最早的滚籽不做毛孔,所以比较好识别,但现在不但喷了毛孔,而且商家还会用“修形”来模糊概念。
只能说什么玉就是什么玉质,不是籽料就算形状再相似,也不可能改变产地和玉种,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会有错。
五、青海翠青料:染色加强!
青海翠青料的造假非常简单,直接用青海料的白玉原石,染出一条翠绿的色带,然后想出镯子出镯子,想做雕件做雕件。
染色翠青因为是人工染色,常常掌握不好火候,翠色往往出现的都很突兀,莫名其妙就是一块绿色冒出来。
当然也有拿翠青染翠青的,也是类似黄沁加色的套路,但这种方法成本较高,风险也比较大。
翠青本来就不是什么浓重的玉色,如果遇到对比度特别高,翠色特别饱满的料子,多留个心眼总不是坏事啊。
客户顾问:玉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