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对于新手小白来说,鉴赏和田玉籽料存在一些容易忽视的盲点和常见的误区。
今天御府君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最常见的五大误区,看看你中了几招?
误区一:重白度不重细度!
和田玉的白度重不重要?重要,但却不是第一重要。至少在前面还排着细度、密度、油性、糯性、老熟度这些最优先项。
尤其是在和田籽料上,十白九松的纠结始终困扰着许多玩家。很多人都是越玩越青、越玩越灰,宁愿放弃白度也要以玉质为先。
尤其是在细度问题上,很少有能过灯的一级白籽料。往往只有肉眼不见结构的白玉,以及打灯无结构的闪青料。
如果就是喜欢白玉,还是推荐从山料入门,籽料不是玩白的玉种,强扭的瓜不但不甜,还非常容易中毒。
误区二:重克数不重玉质!
和田籽料有按克报价的习惯,但却不是克重越大的料子越容易卖上价格。
现在的籽料市场已经到了高玩时代,真正有收藏价值的特色精品,才是资深玩家的关注重点。
拿九十年代流行的大块头河南工雕件来说,每件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,远不如一些小件精雕更受欢迎。
还有像小玩籽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孤品,只要成交必然是天价,也是玉质为本的最佳体现了。
误区三:重佩戴不重把玩!
虽然和田籽料也算是一种佩戴饰品,但文玩属性仍然是首要需求,上手把玩自然也不能少。
但籽料别扭就别扭在好玩不好看,好看不好玩,饰品的审美和上手的质感始终无法双赢。
比如玉牌虽然规整大气,佩戴时也很服帖端庄,但把玩的时候棱角处却难免有些硌手,让人很难感觉到愉悦。
独籽因为接近卵石形状,上手肯定非常顺滑,但佩戴时常会滚来滚去,真的要逼死强迫症了。
误区四:重色调不重老熟!
籽料虽然是以白玉为主,但现在最火的却是有色玉种,尤其一些沁色的价格甚至高出白玉几倍。
但好玉不沁,沁色籽料虽然看着漂亮,密度和老熟度却有些不太过关,有时甚至还要靠封蜡来掩饰料性的不足。
有些沁料小毛病越玩越多,盘久了还会返碱起性,大多数都是因为老熟度不够到位。
相比之下,那些秋梨皮或者光白籽老熟料,虽然没有沁色料看起来抢眼,却可能才是更加稳妥的选择。
误区五:重皮色不重毛孔!
这是籽料小白最难领悟的鉴别要点,也是无数新手玩家最大的硬伤。
千万别再说有皮的才是籽料,和田籽料中大部分都是只有毛孔的光白籽,毛孔才是和田籽料最重要的外部特征。
籽料毛孔不但能直接判断产地产状,还能从侧面印证皮色真伪。就连玉质的细密度,也可以从毛孔的分布情况推断一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