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玩造假一直都很严重,特别是和田籽料,十件藏品里可能有八件都“存疑”。而其中最严重的,莫过于下面五种籽料。
一、玛丽艳红皮白肉
类型一:俄料做皮!
最早的红皮籽料造假,就是用俄料白玉烤色,做成类似金红皮的颜色,来模仿玛丽艳的红皮白肉。
俄料白度高,但油性普遍都不过关,加上烤色的假红皮特别浓重,看上去就会觉得有点用力过猛。
类型二:籽料二上!
相比之下,籽料的二上加强就比较有迷惑性,在原本的皮色上加一层靓色,本质上还是籽料,毛孔也是天然毛孔。
二上料是最难分辨的籽料,只能从皮色和玉质的协调性来观察。同时一定要巧用僵棉绺裂,如果有色素侵入就要多小心了。
二、全玉种鸡油黄沁
类型一:加色优化!
鸡油黄原本就是最稀有的籽料之一,但有了加色技术之后,想要怎么黄就能怎么黄。
加色的黄沁一般都很鲜艳,因为染色剂的渗透性非常强大,几乎看不到沁色的过渡变化,看上去甚至有点像黄龙玉了。
类型二:去黑封蜡!
黄沁还有一种优化手法叫去黑药水,专门针对沁色籽料常见的水草沁,点上一些就能完美去除。
但这种类似翡翠酸洗的工艺,对玉质本身也会产生损伤,玉石的油润性明显不足,商家常常会再做一层封蜡进行掩饰。
三、聚色老黑皮
类型一:漂染增白!
黄沁的黑点可以去除,闪灰的白玉同样也能洗净,现在就有一种机器,专门处理玉色发脏的白玉。
处理之后的白玉有点类似荔枝肉,所以也被用来做假黑皮,但玉质不够老熟,皮色也不太老气,多少有点画蛇添足了。
类型二:俄黑皮仿籽!
俄料也有一种“黑皮料”,但其实只是一种带黑糖色的白玉山料,切料巧雕之后和黑皮籽料有几分相似。
不过这种黑皮和白玉的组合非常不协调,就像粘在一起一样,黑白对比太过分明,这确实不是籽料的特征。
四、洒金皮高青白玉
类型一:喷砂毛孔染色!
喷砂毛孔是用机器对和田玉山料表面喷砂,形成一层类似毛孔的冲击瘢痕,再加上一层颜色就很像是天然的洒金皮。
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小面积留皮的手镯或者玉牌,老玩家会看毛孔方向和色素沉积判断,新手就很容易中招了。
类型二:侵染加强!
这种仿洒金皮的方式非常粗暴,直接用酸和染料腐蚀玉石表面,但还是有不少玩家“吃药”。
其实只要看到这种类似伤疤的怪皮,想都别想赶紧后退就行了,都不知道是什么化学手法,无论多便宜都别贪心。
五、光白籽
类型一:山料滚籽!
以前有很多所谓的“光白籽”,都是韩料的滚筒料,后来俄料进入市场,又出现了俄料的滚籽。
滚籽因为是短期形成,籽形往往都很死板,缺少自然原石的饱满圆润,规矩有余气势不足,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。
类型二:切料做毛孔!
这种手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藏拙,因为觉得假皮色破绽太多,索性只做简单的一点点毛孔。
但籽料的玉质却不是这些料子能模仿的,俄料干、青海料水、韩料脏、罗甸料闷,懂玉的玩家只要一眼就能看出差别,细节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