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是器物,也是信仰和精神图腾。
玉在古代是重要的政治用品、祭祀用品,连接着天地人神,具有崇高的地位。
常言道:“玉不琢不成器”。玉石所有的艺术内核与文化价值,全部都渗透在“雕琢”二字。
玉雕考验着雕刻者的技艺,更考验着雕刻者的创意。
有灵魂的设计配合细腻的雕工,它可以是:西湖的画舫,是山间的小溪,是游子的步伐,是伯牙子期的涓涓琴声……
从每一处流淌在灵动线条里,赋予了璞玉人性温度和人文深度。
而人养玉之物,玉养人之神。
玩玉,在不经意的消遣中,能够静心养神。毕竟经年累月的与玉“耳鬓厮磨”,耳濡目染之下,自然能够静下心。
这种温和而又旺盛的光芒,会在我们佩戴赏玩的时候,映射进自己的内心深处。
玉必有工,工必有意。
玩玉,不管你是抱着何种目的,投资还是审美情趣亦或者家族传承,在一块玉身上总能得到体现。
但是现在仿佛有点跑偏了……
哪有那么多天价的玉,有的也是无价的艺。
玉有价,玉质的优劣、雕刻工艺、珍惜度、收藏价值给了它一个衡量的标准。走过沧桑,走过雕琢,再回眸时,早已是百炼成玉。
用心赏玉:玉的光华,不像钻石、金银全折射于外、喧哗夺目,而是内敛于自身,时日越久,越能回味无穷。这样的性格,像极了韬光养晦的君子高人。
玉适合用来把玩,是爱不释手的那种,因为在手上的它温温润润的,给人以一种实在的感觉,说不上来,却很温馨。
用史读玉:和田玉收藏,说到底就是价值收益和文化底蕴。
如何求得一块心仪的和田玉,需要做的功课更多。一个优秀的玉石收藏着,不仅要求他洞悉市场行情更多的是了解玉文化,对玉石有着独到的美学见解,能够真正欣赏和读懂和田玉。
用情盘玉:每块和田玉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华,其价值也远非是冲击人眼球的“天价”,“百万”“千万”这一系列数字。
玉石真正无价的是技艺、思想与审美。在此体味玉石的温润、细腻与灵韵。
聊到最后,想告诉大家,玉雕作品一定要看本身,不盲从,以作品为根本标准。